上海市统计局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创建时间:2021-07-15
浏览量:0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2019年统计年报2020年定期统计报)









国家统计局制定

上海市统计局补充、印制

201911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上海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一、总说明...............................................................................1

二、报表目录.............................................................................3

三、调查表式.............................................................................4

(一)年报表式.......................................................................4

1、从业人员及工资总(102-1 ) . ..................................................4

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SHI102-2 ).................................................5

(二)定报表式...................................................................... 6

1、从业人员及工资总(202-1 )  ..................................................6

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I202-2 )  .................................................7

3单位用工状况调查问(SHI202-2 ) .............................................8

 附录 .............................................................................. 9

第一部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9

(一)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10

(二)填报劳动统计年报表应说明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4

(三2019年劳动统计年报2020年定报指标逻辑审核关系.......................... 15

(四)劳动统计问题解答.......................................................... 16

(五)各区统计机构劳动统计部门联系一览表...................................... .. 19

第二部  职业分类与代码 . . ....................................................20

   第三部  2020年劳动统计台帐. . . ..................................................25

1、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25

2、从业人员变动情况...........................................................27

3、离休、退休、退职人数增减情况...............................................29

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31

5、在岗职工奖金构成情况.......................................................33

6、在岗职工津贴和补贴构成情况.................................................34

7、在岗职工增减情况花名册.....................................................35

8、离岗职工增减情况花名册.....................................................37

9、其他从业人员增减情况花名册.................................................39


  
















一、    


为及时了解、准确地搜集、整理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等基本情况,为党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有关劳动就业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一)                       统计内容

本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及工资总额情况等。

() 统计范围

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为本市国民经济各行业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受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三)统计对象

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调查对象为:本市范围内全部法人单位。

(四)统计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除上述范围以外的法人单位采取抽样调查。

(五)数据采集

1、为满足国家和本市经济管理的需要,确保统计资料按时汇总上报,各区统计局和基层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报送统计数据。

2本报表制度中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情况的资料来源为本市各基层填报单位,各基层单位劳动统计表的培训布置方式由各区统计局根据市统计局要求自行确定

3、本报表制度采用全市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代码,各调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自行更改。

4、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通知(国统[2011]95号)》和《上海统计系统推四大工程建设总体方》的要求,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统计局制订<上海市实施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管理办>的通知》(沪府办[2009]34号)文件规定,各类法人单位劳动统计报表全部实行联网直报 

5、本报表制度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为计量单位,工资总额为计量单位,平均工资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

(六)联网直报网址

联网直报网址为:http://ytb.tjj.sh.gov.cn ,也可通过上海统计网tjj.sh.gov.cn网上直报栏目进一套表上报平企业端操作。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上海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联系地址:威海481503

邮政编码200003

联系电话 53857614 53857791 53857654

    曹月         漆鹏(平台支持        彭俊(用工调查)

     53857031

1、欢迎到上海统计网查询统计分类标准与代码、统计报表制度,上海统计局网址为tjj.sh.gov.cn

        2、订购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请到上海统计发行服务站

上海统计发行服务站地址:宝通247号(近宝山路

电话56301586  邮编200071






二、报表目录


表号

  

报告

期别

填报范围

调查单位

报送日期和方式

数据审核、验收截止时间

页码

乡镇、街道级

统计机构

区级

统计机构


()年报表


102-1

从业人员及

工资总额

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310

24时前

网上直报

312

24时前

315

18

4

SHI102-2

从业人员及

工资总额

年报

辖区内除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外抽中的法人单位

310

24时前

网上直报

312

24时前

315

18

5


()定期报表


202-1

从业人员及

工资总额

季报

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一季度季8日,

二季度季7日,

三季度季1112时前网上填报

(四季度免报)

一季度季9日,

二季度季8日,

三季度季12

12

(四季度免)

一季度季9日,

二季度季8日,

三季度季1218

(四季度免)

6

I202-2

从业人员及

工资总额

季报

辖区内除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外抽中的法人单位

一季度季后8日,

二季度季5日,

三季度季10,

12前网上直报

(4季度免)


一季度季9日,

二季度季7日,

三季度季11,

12

(4季度免)


一季度季9日,

二季度季7日,

三季度季11,

18

(4季度免)

7

SHI202-2

附表

单位用工状况调查问卷

季报

抽中的法人单位

312日,

二季612日,

三季度912日,

四季1212

18前网上直报

一季314日,

二季614日,

三季914日,

四季1214

18时前

一季315日,

二季615日,

三季915日,

四季1215

18

8

                               



三、调查表式

()基层年报表式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号:

102-1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

制定机关:

上海市统计局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号:

国统(2019)183

单位详细名称:                 201

有效期至:

2020年6月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代码

数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代码

1

1

一、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女性

      其中:外省市户籍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01

02

69

05

06

07

71

72

73

74

75

08

09

10

11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二、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三、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期末人数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76

77

78

79

80

12

13

18

19

81

82

83

84

85

96


补充资料:

不能填报从业人工资总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49□□□□□□□□□□□□□□□□□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50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分机:        报出日期:2 0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一套表平台次120000开网。调查单位于次31024:00前独立自行网上填报。

3. 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指用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

4. 补充资指标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5.审核关系:

10102  201=05+06+07  301=71+72+73+74+75  408=09+10+11

508=76+77+78+79+80  612=13+18+19  712=81+82+83+84+85  80169

        9)补充资料中的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  表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10)补充资料中的50)单位详细名  表头单位详细名称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号:

SHI102-2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

制定机关:

上海市统计局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批准文号:

国统(2019)183

单位详细名称:                 201

有效期至:

2020年6月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代码

数量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代码

数量

1

1

一、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女 

      其中:外省市户籍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按人员类型分



01

02

69

05

06

07

08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二、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三、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期末人数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09

10

11

12

13

18

19

96


补充资料: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52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分机       报出日期:2 0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除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外抽中的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网络平台次140:00开网。调查单位于次31024:00前通过网络平台报送数据 

3. 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指用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

4. 审核关系:

10102   201=05+06+07         308=09+10+11

        412=13+18+19   5 521              60169

 

  



(二)基层定报表式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号:

202-1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

制定机关:

国家统计局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号:

国统(2019)101

单位详细名称:                             2020年   

有效期至:

2021月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代码

本季

1本季

1

2

一、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女性  

其中:劳务派遣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其中:劳务派遣人员

二、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其中:劳务派遣人员

千元

千元

01

02

06

08

10

12

18








补充资料:

  不能填从业人工资总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49□□□□□□□□□□□□□□□□□□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50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分机:        报出日期:2 0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每季度末270:00开网。调查单位一季度季8日、二季度季7日、三季度季1112:00前独立自行网上填报,四季度免报。

3.补充资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审核关系:

10102  20106  30810  41218

5)补充资料中的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  表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6)补充资料中的50)单位详细名  表头单位详细名称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号:

I20-2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

制定机关:

国家统计局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

    号:

国统(2019)101

单位详细名称:                             2020年   

有效期至:

2021月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代码

本年

上年

本季

1-本季

本季

1-本季

1

2

3

4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女性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千元

01

02

08

12







补充资料:

  不能填从业人工资总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49□□□□□□□□□□□□□□□□□□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

    单位详细名称50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分机        报出日期:2 0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除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

                  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外的抽中样本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每季度末200:00开网。调查单位一季度季8日、二季度季5日、三季度季1012:00通过网络平台报送,四季度免报。

3.补充资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审核关系 

10102

2补充资料中的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  表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3补充资料中的50)单位详细名  表头单位详细名称





单位用工状况调查问卷



    SH I 202-2  附表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国统(2019)183

有效期至2 0 2 1   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___________     2020       

一、基本情况

1.2月底,今年企业利润总额比去年同: (1)  (2)  (3)持平

2.2020年上半年单位生产经营总体状况2019年同期相: (1)  (2)   (3)持平

3.20202月末单位从业人员____人,其中劳务派遣人员____人,外省市户籍人员____人;

4.20192月末单位从业人员____人,其中劳务派遣人员____人,外省市户籍人员____人。

二、用工情况

1.201812月底相比,今2月末贵单位从业人员数:

1)增     2)减少(跳填3   3)持平 (跳填4题)

2. 2月末贵单位从业人员数增加的原因是(可多选):

1)企业经营向 2)临时性或者季节性工作增  3)人员储备的需  4 组织机构或者用工方式调  5)正常波  (6其他(请注明)         

3. 2月末贵单位从业人员数减少的原因是(可多选):

1)企业经营收缩,生产任务不  2)临时性或者季节性工作减 3 技术升级,效率提  4)未及时对缺工岗位进行招录补  5)组织机构或者用工方式调  6)外省市员工春节返乡不返岗

7)春节期间员工离   8)企业裁   (9其他(请注明)         

4.预计今1季度单位用工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 (1)   (2)   (3)趋差

5.预计全年单位用工人数与去年相比   (1)   (2)    (3)  增减主要原因_________

6.2020年贵单位有招聘意愿吗?

1  2)没有(跳填11  

7.如果有招聘意向,贵单位倾向于招聘:

1)有工作经验的  2)应届大学毕业    3)有工作经验或者应届大学毕业生均可

8.如果有招聘意向,招聘岗位是(可多)       

1)管理人   2)科研和技术人 3)销售 4普通员 5其他(请注明)         

9.如果有招聘意向,预计新员工的薪酬变化情况:

1)下降(跳填11  2)不 (跳填11   3 5%以下4 5%-10%

5 10%-20%  6 20%以上

10.员工薪酬上涨给企业经营形成的压力                   

1)明显增        2)有一定压力,但能消          3 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

11.贵单位的业务是否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受到影响?

1  2)目前暂无影响,未来可能有影 3)否(跳填14题)

12.中美贸易摩擦给企业经营形成的压力                 

1)明显增大2 有一定压力,但能消化3 压力较小或没有影响

13.中美贸易摩擦给企业用工带来的影响               

 1)增         2        3   

14.与当前相比,预计二季度企业用工将:

1)增  2)减  3)持平

单位负责人:___        填报人:___       联系电话:___     报出日期___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抽中的法人单位2.此表根据季节性用工特点设置,每个季度均有部分指标作调整。


四、附录

第一部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一)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最后一日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外省市户籍从业人员指从业人员中仍保留外省市户籍关系的人员。不包括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实际使用的,无论是否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务派遣人员,均应统计在本单劳务派遣人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法人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如承包劳务的是个体经营户或自然人,均不包括在本制度统计范围内。

劳务派遣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入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在校学生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负责人员、国家机关负责人员、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员、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及其他成员组织负责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行政执法、安全保卫和消防等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办事人员、安全和消防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指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快递、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住宿和餐饮以及金融、租赁和商务、生态保护、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金融服务人员、房地产服务人员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技术辅助服务人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人员健康服务人员、其他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指从事矿产开采,产品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人员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作人员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石油加工炼焦、煤化工生产人员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人员、医药制造人员化学纤维制造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采矿人员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金属制品制造人员通用设备制造人员、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汽车制造人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人员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仪器仪表制造人员、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人员建筑施工人员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生产辅助人员、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1.       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2求得。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 (月初人+月末人数) / 2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

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放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人数计算。

2)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2.1-本季平均人数是季报基层表中应填报的平均人数指标,以年初至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报告季内月数求得。计算公式为: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1月平均人+2月平均人+3月平均人)/3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1月平均人++6月平均人)/6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1月平均人++9月平均人)/9

或(用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1季度本季平均人+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1季度本季平均人+2季度本季平均人+3季度本季平均人数)/3

本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三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3求得。计算公式为:

本季平均人=(报告季3个月平均人数之和)/3

    3.年平均人数是12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12求得,或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4求得。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报告年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

    年平均人=(报告年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4

在年内新成立的单位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为: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12个月。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开工之月平均人++12月平均人)/12

为了便于计算、填报这个指标,下面列举了一些企业的实际案例,供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参考。

1(对人员增减变动较大的单位):某单3月份从业人员变动情况是315662人调出15日招322日又调1264人退休。则全月平均人数的计算过程是

本月各阶段的人数应是315(5)56614(9)541521(7)572225(4)582631(6)54

月平均人=(56×5+54×9+57×7+58×4+54×6)/3155.5(

按四舍五入原则,应56

2(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某单312日建立,从业人803月份的以后各日人数没变动。3月份的平均人数为

分析3月日历31天,某单位12日起20天中每天均80

月平均人数80×20/3151.652()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等。工资总额应包:

1.基本工资。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年度)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收益和各种资本性收益。

3.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从业人员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公车改革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包括货币性质和实物性质的津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

4.其他工资。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放给从业人员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工资总额不包括以下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包括医疗卫生费、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探亲路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婴幼儿补贴(即托儿补助)、独生子女牛奶补贴、独生子女费儿童节给职工的独生子女补贴、工作服洗补费、献血员营养补助及其他保险福利费。

3)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国务1963719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5)支付给外单位一次性劳务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实行住宿费、餐费包干后,实际支出费用低于标准的差价归己部分。

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9)一些单位职工集资入股或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后发给职工的股息分红、债券利息以及职工个人技术投入后的税前收益分配。

10)企业一次性支付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补助费、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违约金,买断工龄支付给职工的费用。

11)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2)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中净结余的现金。

13)由单位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

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从业人员平均工 = 从业人员工资总/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在岗职工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在岗职工平均工 = 在岗职工工资总/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 =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

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 = 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 指用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

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工资统计原则上以填报基层年报表SHI102-2表)的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数的依据。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的工资统计报表仍然采用由主管部门整体上报,例如县教育局将全县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统一报到当地统计局,此种情况,单位需要填报本报表数据所包括的法人单位个数。

不能填从业人工资总数据的法人单位  指由于调查单位客观原因,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需要填写实际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详细名称。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原组织机构代码号。如:工资由其他法人单位代为发放,本单位不掌握员工的工资发放情况。

    




(二)填报劳动统计年报表应说明的问题和注意事

1、劳动统计年报表的填报和汇总方

今年劳动统计年报,以一张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的形式全面反映基层法人单位人力的投入、从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工资的水平及构成情况。全市各种登记注册类型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均按市统一制定从业人员及工资总表式填报并进行网上直报,各区统计局要做好审核、验收、上报工作。

2、提高劳动统计年报表质量的几项规

(1)劳动统计年报基层表填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布式超级汇总工作的进行。因此,各单位在填报中一定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不得任意改变

(2)基层表的各类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范围,一定要符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规定。各项指标要有计算根据,与去年同期资料相衔接,增加和减少要符合实际情况,发现统计数字有较大变化要说明情况

(3)基层表中的各栏数字的平衡关系,要符合审核要求的规定,相关指标要符合逻辑关系,不该相加的其中数不要相加,计量单位要按照表上规定的填报。如平均人数不留小数,工资和生活费等一律以千元为计量单位,不保留小数

3年报工作中应注意的事

(1)各单位要认真核对年报的各项资料,注意不要重复和遗漏单位,更不准虚报和瞒报各项数据。坚决查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单位

(2)报表报出之前要进行自检、互查。积极推广互助互检方法,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要坚持,多方把关,层层检查,切实保证统计数字质量

(3)各级统计机构的人员要相对稳定,特别在年报期间,不要调动统计人员,最低要求各单位应该做到在年报工作期间,接受年报培训、填报数据、上报统计报表应当保证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我们所说年报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保证报表按时报出











(三2019年劳动统计年报2020年定报指标逻辑审核关系

2019年劳动统计年报审核关系:

1、从业人员期末人0102

2、从业人员期末人01外省市户籍从业人69

3、从业人员期末人01=在岗职工期末人05+劳务派遣人员期末人06+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07

4从业人员期末人01=中层及以上管理人71+专业技术人7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73+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74+生产制造及有关人75

5、从业人员平均人08=在岗职工平均人09+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10+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11

6、从业人员平均人08=中层及以上管理人76+专业技术人77+办事人员和有关人78+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79+生产制造及有关人80

7从业人员工资总12=在岗职工工资总13+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18+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19

8、从业人员工资总12=中层及以上管理人81+专业技术人8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83+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84+生产制造及有关人85

     9、补充资料中的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  表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10、补充资料中的50)单位详细名  表头单位详细名称

11、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521

12、当从业人员工资总12÷从业人员平均人08  30千元250千元,提示警告信息。

13、当在岗职工工资总13÷在岗职工平均人09  30千元250千元,提示警告信息。

     14、报表中工资总额有数据,平均人数也应该有数据。

     


2020年劳动统计定报审核关系:

1、       从业人员期末人0102

2、       从业人员期末人01劳务派遣人员期末人06

3、       从业人员平均人08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10

4、       从业人员工资总12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18

5、       补充资料中的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  表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6、       补充资料中的50)单位详细名  表头单位详细名称



(四)劳动统计问题解答

1、从业人员的统计口径有何变化?

答:2011年年报开始,从业人员统计口径由原来的在岗职工加其他从业人员改变为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三类人员组成。

注意:2011年年报开始,劳务派遣人员一律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2、劳务外包人员如何统计?

答:劳务外包人员和工资的统计,由实际管理和组织他们的单位负责,而不是为哪个单位干活就由哪个单位统计。

例如:本单位中的食堂外包A饮食集团公司,那么厨师、服务员等都不应该在本单位统计,而应该A饮食集团公司统计。类似情况还有保洁、保安外包等。

3、劳务外包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的区?

劳务外包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都在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但是劳务外包人员的具体工作是不由实际用工单位管理和组织的,而劳务派遣人员则完全由实际用工单位管理和组织。

4、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不在本地区范围内,是否统计?

答: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不在本地区范围内,由于《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的填报对象是法人单位,所以应该把在外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相关数据纳入到本法人单位中。

举例;上海某总公司是法人单位,总部在上海市黄浦区,它在上海长宁区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分别2个分公司,都是产业活动单位,在北京还有一家子公司是法人单位。那么,这家总公司在填报《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时,总公司的数据应该包括:上海黄浦区总部、上海长宁区分公司的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分公司。北京的子公司应该单独填报《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报北京市统计局 

5、在岗职工借调到外单位应如何统计?

答:在岗职工借调到外单位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借出单位和借用单位都支付工(奖金或补)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对于借调人员在借出单位如仍发工资,可统计为本单位在岗职工,借用单位人数可统计为其他从业人(视作兼职人),借用单位所发的工资、奖金或补贴统计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  6、参军、长期病休人员应如何统计?

答:参军的人员无论原单位是否仍发放生活费或补贴,都不再统计。长期病休人员应作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统计。

7、外地派驻本地机构人员及招用的本地人员应如何统?

答:外地派驻本地的办事机(如办事处、联络),由派出地统计,但办事机构新办的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在本地统计

8、由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费(如电话费、服装费)如何统?

答:由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职工个人家庭使用的固定电话话费、手机(工作除)、职工个人购买的服装(不包括工作)等各种费用,其实质为岗位津贴或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9、单位一次性发放或按月发放的旅游费、保险费、餐费、过节费、劳务费等,是否应统计为工资?  答: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总额统计

10、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养老统筹、失业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是否应计入工资

答: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所得税、住房公积金以及其他各类扣款都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1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储蓄性保险及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如何统?  

答: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公积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暂不作工资总额统计,单位为职工购买的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不论以何种形式发到职工手里的均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2职工个人应交纳的养老金、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各项费用,现由单位直接为其代为缴纳(不扣工资),是否应计入工资?

答:应由职工个人自己缴纳的各种费用,不论以何种形式缴纳,均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3、职工不休假补贴如何统?

答:有些地区为不休假的职工发放一定的现金或补贴,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4、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工资如何统?

答: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其工资正常发放部分和年终结算后补发的部分属劳动报酬性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5、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应如何统?

答: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性质上说属于保障性质而非劳动报酬性质,因此,不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16、房改一次性补贴和按月发放的补贴是否应统计为工资

答:由于各地房改政策不尽相同,应区别对待。如果该项补贴为专款专用应不作为工资统计。如由职工自行支配的则应计入工资总额

17、误餐费与伙食补贴如何划分?

答:误餐补贴是指对因公外出,需要在餐馆就餐的职工给予补助,是属于差旅费性质的补贴,不计入工资总额。除此以外,各单位发给职工的伙食性补贴,不论以何种名义发放,不论经费来源,不论以何种形式发放的,一律计入工资统计。

18、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差旅费等费用都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其工资如何统计?

答: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应计入工资总额。其他福利费、差旅费在现行制度规定外的,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统计。

19、单位在转制或改制过程中,发给职工的奖励费怎么统计?

答:在改制过程中,单位为了鼓励职工支持改革,以求单位改制的平稳过渡,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奖励职工,如奖励费中的就业培训费、就业支助费、改制奖励费等,均应计入工资总额中。

20、公司设奖励基金购买股票给个人进行奖励,算不算工资?

答:公司用奖励基金购买股票、国库券、债券给职工是作为对职工的一种奖励,只要是直接发给职工,并能即时兑现,不论何种形式购买给职工,都应作为劳动报酬进入工资总额统计。





(五)各区统计机构劳动统计部门联系一览表


   

 

 

  

 

黄浦区统计局 

广东357号西1210室 

200001 

冯雅文

33134800-21246

黄琳佳

33134800-21233

徐汇区统计局

南丹783920

200030

杨旻

54893568

长宁区统计局

长宁5991104

200050

蒋闻

22051190

静安区统计局

巨鹿915903

200040

阚晓磊

33371133

普陀区统计局

大渡河16681B211 

200333

陆韧彪

52564588-2261

虹口区统计局

虹口区飞虹5182209

200086

李楠

25015234

杨浦区统计局

(四上单位)

济宁2527102

200082

张俊

35100632

杨浦区统计局

(非四上单位)

马晓磊

35093873

闵行区统计局

(四上单)

莘谭408号南302

201199

张志平

34717036

闵行区统计局

(非四上单)

张未超

34717033

宝山区统计局

密山16102

201999

徐辉

56609723

嘉定区统计局

塔城东4004号楼

201822

徐龙

59928053

浦东新区统计局

(四上单)

浦东世纪大20013号楼

200135

戴越

58788388-63519

浦东新区统计普查中(非四上单)

博山东3833

200136

孙海斌

38711106

金山区统计局

龙山555西1406

200540

王敏

57921071

松江区统计局

松江区园中1

201620

张小良

37735041

周之茵

37735043

青浦区统计局

浦仓605503

201799

茆礼 

59721679

奉贤区统计局

南桥镇解放东8A2

201499

徐丹湘

37537069

崇明区统计局

崇明大8188号新城商务中2213

202150

张宛

59621369







第二部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GB/T 6565-2015)





10000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0217

        铁道工程技术人员

10100

    中国共产党机关负责人

20218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0200

    国家机关负责人

20219

        建材工程技术人员

10201

        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人

20220

        林业工程技术人员

10202

        国家行政机关负责人

20221

        水利工程技术人员

10203

        人民政协机关负责人

20222

        海洋工程技术人员

10204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20223

        纺织工程技术人员

10300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

20224

        食品工程技术人员

10400

    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及其他成员组织负责人

20225

        气象工程技术人员

10401

        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负责人

20226

        地震工程技术人员

10402

        社会团体负责人

20227

        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

10403

        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

20228

        安全工程技术人员

10404

        社会中介组织负责人

20229

        标准化、计量、质量和认证认可工程技术人员

10405

        基金会负责人

20230

        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

10406

        宗教组织负责人

20231

        检验检疫工程技术人员

10500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20232

        制药工程技术人员

10600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20233

        印刷复制工程技术人员

10601

        企业负责人

20234

        工业(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

10602

        事业单位负责人

20235

        康复辅具工程技术人员

20000

专业技术人员

20236

        轻工工程技术人员

20100

    科学研究人员

20237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

20101

        哲学研究人员

20290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

20102

        经济学研究人员

2029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20103

        法学研究人员

20299

        其他工程技术人员

20104

        教育学研究人员

20300

    农业技术人员

20105

        历史学研究人员

20301

        土壤肥料技术人员

20107

        农学研究人员

20302

        农业技术指导人员

20108

        医学研究人员

20303

        植物保护技术人员

20109

        管理学研究人员

20304

        园艺技术人员

20111

        军事学研究人员

20305

        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人员

20112

        文学研究人员

20306

        兽医兽药技术人员

20113

        理学研究人员

20307

        畜牧与草业技术人员

20114

        工学研究人员

20308

        水产技术人员

20115

        艺术学研究人员

20309

        农业工程技术人员

2019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20399

        其他农业技术人员

20200

    工程技术人员

20400

    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2020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20401

        飞行人员和领航人员

20202

        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

20402

        船舶指挥和引航人员

2020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20499

        其他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20204

        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人员

20500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020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20501

        西医医师

2020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20502

        中医医师

2020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20503

        中西医结合医师

20208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20504

        民族医医师

20209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20505

        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师

20210

        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20506

        药学技术人员

20211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20507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20212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20508

        护理人员

20213

        邮政和快递工程技术人员

20509

        乡村医师

20214

        广播电影电视及演艺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20599

        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0215

        道路和水上运输工程技术人员

20600

    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

20216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20601

        经济专业人员


20602

        统计专业人员

30202

        保卫人员

20603

        会计专业人员

30203

        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

20604

        审计专业人员

30299

        其他安全和消防人员

20605

        税务专业人员

39900

    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20606

        评估专业人员

40000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20607

        商务专业人员

40100

    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

20608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40101

        采购人员

20609

        银行专业人员

40102

        销售人员

20610

        保险专业人员

40103

        贸易经纪代理人员

20611

        证劵专业人员

40104

        再生物资回收人员

20612

        知识产权专业人员

40105

        特殊商品购销人员

20699

        其他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

40199

        其他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

20700

    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

402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

20701

        法官

40201

        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

20702

        检察官

40202

        道路运输服务人员

20703

        律师

40203

        水上运输服务人员

20704

        公证员

40204

        航空运输服务人员

20705

        司法鉴定人员

40205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

20706

        审判辅助人员

40206

        仓储人员

20707

        法律顾问

40207

        邮政和快递服务人员

20708

        宗教教职人员

40299

        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

20709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40300

    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

20799

        其他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

40301

        住宿服务人员

20800

    教学人员

40302

        餐饮服务人员

20801

        高等教育教师

40399

        其他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

20802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

404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20803

        中小学教育教师

40401

        信息通信业务人员

20804

        幼儿教育教师

40402

        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

20805

        特殊教育教师

40403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人员

20899

        其他教学人员

40404

        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

20900

    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

4040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20901

        文艺创作与编导人员

40499

        其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20902

        音乐指挥与演员

40500

    金融服务人员

20903

        电影电视制作专业人员

40501

        银行服务人员

20904

        舞台专业人员

40502

        证劵服务人员

20905

        美术专业人员

40503

        期货服务人员

20906

        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人员

40504

        保险服务人员

20907

        体育专业人员

40505

        典当服务人员

20999

        其他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

40506

        信托服务人员

21000

    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

40599

        其他金融服务人员

21001

        记者

40600

    房地产服务人员

21002

        编辑

40601

        物业管理服务人员

21003

        校对员

40602

        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

21004

        播音员及节目主持人

40699

        其他房地产服务人员

21005

        翻译人员

407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

21006

        图书资料与微缩摄影专业人员

40701

        租赁业务人员

21007

        档案专业人员

40702

        商务咨询服务人员

21008

        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

40703

        人力资源服务人员

21099

        其他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

40704

        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

29900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40705

        安全保护服务人员

30000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0706

        市场管理服务人员

30100

    办事人员

40707

        会议及展览服务人员

30101

        行政业务办理人员

40799

        其他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

30102

        行政事务处理人员

40800

    技术辅助服务人员

30103

        行政执法和仲裁人员

40801

        气象服务人员

30199

        其他办事人员

40802

        海洋服务人员

30200

    安全和消防人员

40803

        测绘服务人员

30201

        人民警察

40804

        地理信息服务人员

40805

        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

49900

    其他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

40806

        环境监测服务人员

60000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40807

        地质勘查人员

60100

    农副食品加工人员

40808

        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

60101

        粮油加工人员

40809

        摄影扩印服务人员

60102

        饲料加工人员

40899

        其他技术辅助服务人员

60103

        制糖人员

409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人员

60104

        畜禽制品加工人员

40901

        水利设施管养人员

60105

        水产品加工人员

40902

        水文服务人员

60106

        干果和坚果加工人员

40903

        水土保持人员

60107

        淀粉和豆制品加工人员

40904

        农田灌排人员

60199

        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人员

40905

        自然保护区和草地监护人员

60200

    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

40906

        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

60201

        焙烤食品制造人员

40907

        环境治理服务人员

60202

        糖制品加工人员

40908

        环境卫生服务人员

60203

        方便食品和罐头食品加工人员

40909

        有害生物防制人员

60204

        乳制品加工人员

40910

        绿化与园艺服务人员

60205

        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制作人员

40999

        其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服务人员

60206

        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

41000

    居民服务人员

60299

        其他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

41001

        生活照料服务人员

60300

    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41002

        服装裁剪和洗染织补人员

60301

        烟叶初加工人员

41003

        美容美发和浴池服务人员

60302

        烟用材料生产人员

41004

        保健服务人员

60303

        烟草制品生产人员

41005

        婚姻服务人员

60399

        其他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41006

        殡葬服务人员

60400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41007

        宠物服务人员

60401

        纤维预处理人员

41099

        其他居民服务人员

60402

        纺纱人员

41100

    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

60403

        织造人员

41101

        电力供应服务人员

60404

        针织人员

41102

        燃气供应服务人员

60405

        非织造布制造人员

41103

        水供应服务人员

60406

        印染人员

41199

        其他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

60499

        其他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41200

    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

60500

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

制作人员

41201

        汽车摩托车修理技术服务人员

60501

        纺织品和服装剪裁缝纫人员

41202

        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人员

60502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41203

        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维修人员

60503

        羽绒羽毛加工及制品制造人员

41204

        日用产品修理服务人员

60504

        鞋帽制作人员

41205

        乐器维修人员

60599

        其他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

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41206

        印章制作人员

60600

    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作人员

41299

        其他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

60601

        木材加工人员

41300

    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人员

60602

        人造板制造人员

41301

        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人员

60603

        木制品制造人员

41302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

作人员

60604

        家具制造人员

41303

        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60699

        其他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

作人员

41304

        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60700

    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41305

        文化、娱乐、体育经纪代理人员

60701

        制浆造纸人员

41399

        其他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人员

60702

        纸制品制作人员

41400

    健康服务人员

60799

        其他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41401

        医疗辅助服务人员

6080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

41402

        健康咨询服务人员

60801

        印刷人员

41403

        康复矫正服务人员

60802

        记录媒介复制人员

41404

        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60899

        其他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

41499

        其他健康服务人员

6090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

60901

        文教用品制作人员

61600

    采矿人员

60902

        乐器制作人员

61601

        矿物采选人员

60903

        工艺美术品制造人员

616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储运人员

60904

        体育用品制作人员

61603

        采盐人员

60905

        玩具制作人员

61699

        其他采矿人员

60999

        其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

61700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

61000

    石油加工和炼焦、煤化工生产人员

61701

        炼铁人员

61001

        石油炼制生产人员

61702

        炼钢人员

61002

        炼焦人员

61703

        铸铁管人员

61003

        煤化工生产人员

61704

        铁合金冶炼人员

61099

        其他石油加工和炼焦、媒化工生产人员

61705

        重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11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

61706

        轻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1101

        化工产品生产通用工艺人员

61707

        稀贵金属冶炼人员

6110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人员

61708

        半导体材料制备人员

61103

        化学肥料生产人员

61709

        金属轧制人员

61104

        农药生产人员

61710

        硬质合金生产人员

61105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人员

61799

        其他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

61106

        合成树脂生产人员

61800

    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

61107

        合成橡胶生产人员

61801

        机械冷加工人员

61108

        专用化学产品生产人员

61802

        机械热加工人员

61109

        火工品制造、保管、爆破及焰火产品制造人员

61803

        机械表面处理加工人员

61110

        日用化学品生产人员

61804

        工装工具制造加工人员

61199

        其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

61899

        其他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

61200

    医药制造人员

61900

    金属制品制造人员

61201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人员

61901

        五金制品制作装配人员

61202

        中药饮片加工人员

61999

        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人员

61203

        药品制剂人员

62000

    通用设备制造人员

61204

        兽用药品制造人员

62001

        通用基础件装配制造人员

61205

        生物药品制造人员

62002

        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人员

61299

        其他医药制造人员

62003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人员

61300

    化学纤维制造人员

62004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人员

61301

        化学纤维原料制造人员

62005

        泵、压缩机、阀门及类似机械制造人员

61302

        化学纤维纺丝及后处理人员

62006

        烘炉、水处理、衡器装等设备制造人员

61399

        其他化学纤维制造人员

62007

        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人员

61400

    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

62099

        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人员

61401

        橡胶制品生产人员

62100

    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1402

        塑料制品加工人员

62101

        采矿、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1499

        其他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

62102

        印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1500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

62103

        纺织服装和皮革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1501

        水泥、石灰、石膏及其制品制造人员

62104

        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1502

        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人员

62105

        农业机械制造人员

61503

        玻璃及玻璃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62106

        医疗器械制品和康复辅具生产人员

61504

        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人员

62199

        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1505

        陶瓷制品制造人员

62200

    汽车制造人员

61506

        耐火材料制品生产人员

62201

        汽车零部件、饰件生产加工人员

61507

        石墨及炭素制品生产人员

62202

        汽车整车制造人员

61508

        高岭土、珍珠岩等非金属矿物加工人员

62299

        其他汽车制造人员

61599

        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

62300

    铁路、船舶、航空设备制造人员

62301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人员

63105

        包装人员

62302

        船舶制造人员

63106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2303

        航空产品装配、调试人员

63199

        其他生产辅助人员

62304

        摩托车、自行车制造人员

69900

    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62399

        其他铁路、船舶、航空设备制造人员



6240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



62401

        电机制造人员



6240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人员



62403

        电线电缆、光纤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人员



62404

        电池制造人员



62405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人员



62406

        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人员



62407

        照明器具制造人员



62408

        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人员



62499

        其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



6250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



62501

        电子元件制造人员



62502

        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62503

        计算机制造人员



62504

        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2599

        其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



62600

    仪器仪表制造人员



62601

        仪器仪表装配人员



62699

        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人员



62700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



62701

        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人员



62799

        其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



62800

    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配人员



6280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人员



62802

        气体生产、处理和输送人员



62803

        水生产、输排和水处理人员



62899

        其他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人员



62900

    建筑施工人员



62901

        房屋建筑施工人员



6290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员



62903

        建筑安装施工人员



62904

        建筑装饰人员



62905

        古建筑修建人员



62999

        其他建筑施工人员



63000

    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3001

        专用车辆操作人员



63002

        轨道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63003

        民用航空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63004

        水上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63005

        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



63099

        其他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3100

    生产辅助人员



63101

        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63102

        船舶、民用航空器修理人员



63103

        检验试验人员



63104

        称重计量人员



第三部分 2020年劳动统计台帐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一、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女性





其中:非全日制从业人员





其中:使用外省市农村从业人员





      使用外省市城镇从业人员





按人员类型:

1、在岗职工期末人数





2、劳务派遣人员期末人数





3、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





按职业类型:

1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5、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二、离岗职工期末人数





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按人员类型分:

1、在岗职工

  





  





2、劳务派遣人员

  





  





3、其他从业人员

  





  





: 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1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5、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离岗职工平均人数

  





  





注:从业人=在岗职+劳务派遣人+其他从业人员。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上年末从业人数

            

合计

农村

招收

城镇

招收

录用的退伍

军人

录用的

大中专

技工学校

毕业生

调入人数

离岗职工重新上岗

其他

小计

其中:

由外省市调入

小计

其中:其他从业人员

1












2












1-2月累计












3












1-3月累计












4












1-4月累计












5












1-5月累计












6












1-6月累计












7












1-7月累计












8












1-8月累计












9












1-9月累计












10












1-10月累计












11












1-11月累计












12












1-12月累计












      

              

合计

离休

退休

退职

开除

除名

辞退

终止

解除

合同

死亡

调出人数

在岗

职工

离岗

其他

小计

其中:

调到外

省、市

小计

其中:

其他从

业人员








































































































































































































































 休、退 休、退 


 


 

退 

退 

在岗职工离休、退休、退职小计


上年末人数







——

——

本年离退休职工增加人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合计









本年离退休职工减少人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合计









本年末人数










     


 

退 

退 

离岗职工退休、退职小计


退 

退 

——

——

——

——

——

——

——

——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

小计



小计

其中: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其他工资

各种奖金

交通费补贴和饭贴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1-2月累计











3











1-3月累计











4











1-4月累计











5











1-5月累计











6











1-6月累计











7











1-7月累计











8











1-8月累计











9











1-9月累计











10











1-10月累计











11











1-11月累计











12











1-12月累计











数字关系1=2+9+11 2=3+4+6+8 45 67 1112+13

    

3)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离岗职工生活费总额

平均工资

离岗职工

平均生活费

小计

其中:

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聘用的离

退休人员

港澳台和

外籍人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实发奖金

总额

    

  

绩效奖金

      

小计

  

小计

其中:燃料

原材料节约奖

小计

  

全勤奖

兼课酬金

项目

提成奖

工会

四技奖

其他

一月














二月














三月














一季度合计














四月














五月














六月














二季度合计














七月














八月














九月














三季度合计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四季度合计














全年

合计














            


合计

                  

    

小计

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津贴

保健性津贴

技术性津贴

其他津贴

小计

  

交通补贴

通讯补贴

饭贴

房贴

其他

 

 

其中:书报费


有毒有害岗位津贴

高温作业岗位津贴

特级教师津贴

科研津贴

一月


















二月


















三月


















一季度合计


















四月


















五月


















六月


















二季度合计


















七月


















八月


















九月


















三季度合计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四季度合计


















全年

合计



















     

                        

  

 

工人或干部

      

  

  

月工资

  

     





















































































































































    

                       

  

 

工人或干部

      

  

  

月工资

  

     





















































































































































     

                     

  

 

工人或干部

      

  

  

月生活

费情况

     





















































































































































    

                  

  

 

工人或干部

      

  

  

月生活

费情况

     





















































































































































     

                  

  

 

工人或干部

      

  

  

月工资

  

     





















































































































































      

                  

  

 

工人或干部

      

  

  

月工资

  

     





















































































































































img1

首页    法规政策    各地法规    上海    上海市统计局劳动统计报表制度